焦点透视

“一元钱的文明” 带来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1-08
    《人民日报》(2014年 11 月 6日 1 版)“今日谈” 栏目 , 刊登了该报采编部主任何勇撰写的一篇题为《一元钱的文明》 的言论。 何勇提到今年夏天在大连滨海路搭乘出租汽车时, 所遇到的两件小事: 一件是在与他人合乘中, 的哥因送前面那个人绕了点路, 就主动退给何勇一元钱; 二是另一名的哥“见一老人颤颤巍巍过马路, 便‘吱’ 地一声刹车,让老人安全通过。” 这两个微小的举动, 让何勇有了“退回的一元钱体现了一种诚信, 老人面前的刹车代表着友善” 的感慨。 他盛赞大连的城市文明, 称赞的哥的素质和风貌, 还把这归结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 正该落到一枚硬币、 一脚刹车上来。”
    一篇不足500字的文章见报后, 好似“冬天里的一把火”,立即在滨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也在出租汽车行业引发出极大的触动和震撼。 大连市交通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 很快召开了“一元钱看行业文明” 主题座谈会。 在许多的哥的姐看来, 尽管一元钱不多, 但是这位驾驶员能够站在乘客的角度, 为乘客着想, 所以一块钱也暖人心。 大连各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发表文章或开辟专栏, 开展了“‘一元钱的文明’ 是怎么养成的?” 大讨论, 在社会引发了“文明, 需要相互成全” 的共鸣, 这一系列的举措着实为出租汽车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又添了一把火。
    从“一元钱的文明” 效应中, 笔者有了以下四方面的启示:
    一是日积月累,“的士窗口” 依然生辉。 大连的哥的姐文明服务闻名遐迩, 不仅本地市民有口皆碑, 而且中外来宾也常是赞不绝口, 实践再次表明大连的哥的姐无愧“文明使者”,大连的士仍然是滨城一个靓丽的“窗口”。 正如作者后来所赞:“出租汽车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重点, 也是难点, 尤其是一些繁华地带、 繁忙时段,‘打车难’ 普遍存在。 虽然大连也不是百分百的完美, 也存在上述这些问题, 但大连出租车司机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其实,“一元钱的文明” 的养成, 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乍现, 而是几代的哥的姐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的结果, 是大连出租汽车行业长期培育, 逐步积累起来的。多年来, 大连出租汽车行业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的理念, 围绕“文明出租汽车工程”, 把服务群众贯穿到行业管理各个方面, 在整个城市中不断传递正能量, 努力打造城市流动的品牌, 成为了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最前沿”。 所以, 我们从业人员在引以自豪的同时, 更要倍加珍惜和呵护我们的行业。
    二是从现在做起, 让文明从脚下启程。 对于“一元钱的文明”, 有人则不以为然, 认为没啥了不起的, 甚至觉得不值一提。 在日常生活中, 有类似这种想法的人不少, 他们往往是小事不愿做, 大事又做不了, 最终是一事无成, 还怨天尤人。 老子在《道德经》 中说:“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意思是说, 再远的路, 都要走出第一步, 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便可至千里万里。 所以说, 一个良好的习惯, 一个文明的行为也是这样,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养成的。 因此, 我们从业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 不要在别人的注视下刻意地去表现自己, 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这样才能更快的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是从细节做起, 让文明汇流成河。 荀子在《劝学》 中说:“不积硅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我们的服务工作也是这样, 凡事要从小事开始, 要从细节做起。 虽然细节是平凡的, 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往往一句话, 一个动作, 一个念想……足以广结善缘, 给乘客送去微笑, 给他人带来温暖。“勿以
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只要我们每人都奉献一颗爱心, 每天都做出一次善举, 汇聚在一起就是一片爱的海洋。
    四是贵在坚持,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类似“一元钱的文明” 这样的小事,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 但是做起来容易,坚持下去难。 做任何一件事情, 特别是为乘客服务, 需要持之以恒, 如果半途而废, 势必就前功尽弃了。 因此, 我们从业人员要从小处着眼, 从细节入手, 增强文明服务的亲切感, 将“顶灯当笑脸, 车门当请柬”, 让我们的文明服务永保新常态, 呈现新亮点。最后, 我们引用雷锋的一句名言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 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文/宋元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