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

河南俩的哥 大连谱新歌

发布时间:2015-08-21
    披着星星出行,顶着月亮归来,他们手握着方向盘,拉着客人转,爱心故事说也说不完……在滨城的哥队伍中,河南爱心的哥王俊超和马江辉,带着乡音,怀揣爱心,每天驾车行驶在大街小巷,默默地为“第二故乡”大连增光添彩。
    “大连人真‘讲究’,没有拿俺当外人”
    目前,大连出租汽车从业人员两万多人,其中1/4为外地人,而“河南帮”则占据了不小的份量。“河南出租汽车车队”队长王俊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37岁的王俊超,老家在周口,与许多河南老乡一样,他先后去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2007年却选择了来大连。“刚来大连时,我开车会有些不熟悉,但是大连人给了我很多帮助,也没有瞧不起外地人。我觉得大连人真‘讲究’,没有拿俺当外人。 ”现在,王俊超已经在大连生活8年多了,王俊超和他的老乡已经渐渐把自己当成大连人了。
    今年31岁的马江辉008年刚来大连开出租车时,由于对道路不熟悉,马江辉便连续坐了近10天的公交车,从早坐到晚,把大连的大街小巷都走个遍,并记在心里。当第一次以的哥的身份拉客人时,他的心里还很紧张。当时,一位客人要从中山广场去锦绣小区,由于忘记了可以上疏港路,马江辉硬是绕了一个大圈儿才跑到目的地。当时他就想,如果乘客下车后嫌绕远了怎么办,嫌车费贵了怎么办?他低头一看计价器显示26元钱,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告诉乘客说:“不好意思,我对路不太熟,绕远了,您就给我20元钱吧。”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乘客不但没有指责他,反而很包容地说:“没关系,你也不容易。”说罢,便扔下30元钱车费离开了。这件事深深地温暖着马江辉,从那时开始,他便觉得自己被这座城市接纳了,在这个城市工作心里很温暖。
    “俺举家来大连,这日子过得好着咧”
    “俺举家来大连,这日子过得好着咧”,这是王俊超和马江辉常说的一句话。他俩与同乡们,都住在人民广场街道桥东社区,在大连落下脚后,他们就把妻子和孩子也带来了。“由于孩子还小,老婆基本都是在家里照顾孩子。”王俊超说,妻子其实也很想工作,由于文化程度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社区在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与大连康泰医疗服装厂合作,成立了“外来务工妇女就业基地”,为她们腾出了一些钉纽扣、剪线头等岗位,并全都以计件工资结算,灵活的工作时间满足了她们的就业愿望。
    自从他们来大连后,不仅是妻子们的生活有了改变,就连孩子也学会了跳舞、书法、下棋。现在,许多河南的哥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了桥东社区“外来务工子女新希望艺术团”的团员,免费学习了吹奏葫芦丝和打鼓,学会了演奏二十多首歌曲,并经常在一些活动中献艺表演,还在西岗区外来务工子女达人秀大赛中荣获优秀奖。许多河南的哥纷纷表示说,是大连让我们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我们一家几口人每天都很充实。”
    “为‘流动的窗口’添光彩,俺们也有份”
    “大连包容了我们,所以我也想为大连做点好事。”王俊超说:“大连的士闻名遐迩,为‘流动的窗口’增添光彩,俺们也有份。”于是,在2011年,王俊超组织了42名河南的哥,成立了“河南的哥爱心车队”,开始了他们的公益之旅。
    从那年开始,每年中、高考期间,这个“爱心车队”都参加爱心送考活动,每一辆车都贴上了“爱心送考”标识,系上金丝带。4年来,他们为近百名考生提供了专车服务。他们还参加了“扶老尊老逛大连”和“我为劳模献爱心”等活动。每年五一节,他们都义务接送劳模游览老虎滩等景点,实现他们的出游梦想。一次,马江辉开车带了4个孤寡老人逛大连,由于老人年岁已高,车速超过20公里/小时就会晕车恶心。马江辉就从桥东社区出发开始,一路走走停停地开车去了老虎滩和星海广场,并用他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为老人们讲解。将近15公里的路程,马江辉硬是开了两个多小时。虽然过程很累,但看到老人们激动又开心的样子,他却觉得很值得。“我年龄也不大,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很亲切。”
    这俩儿的哥有个“梦想”,就是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大连有个好的前程。“我们没什么文化,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大连的教育很好,所以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孩子能一直在这里学习,将来有个好的发展。”王俊超说。作为父亲,作为一名的哥,他们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期盼。“做一名的哥不容易,做一名夜班的哥更不容易。晚上开车经常会拉到醉酒的乘客,有时他们会吐在车里,但是意识又不清醒,我就只能给他送到派出所,车里弄脏了也只能自己收拾。”马江辉无奈地说,除此之外,他还会因为走的路不对、车里没开空调等这样的小事而受到乘客的指责、谩骂甚至投诉,所以他的梦想,就是希望大家能互相包容和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些和谐。文/图 宋元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