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

总理夸她是“半边天”

发布时间:2019-03-12
——访“全国文明出租汽车驾驶员”王淑英
 
文/图 宋元家
 
金秋季节,我来到坐落在大连市中心的北京公园,采访出租汽车西岗区个体联队原党支部书记、闻名遐迩的“爱心的姐”王淑英。走进明亮的客厅,一幅王淑英与李克强总理握手的图片引起了我的注目。她高兴地回忆说:“那是2016年12月5日上午,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的代表。当总理走到面前时,我激动地说:‘总理您辛苦了,我是大连个体出租车司机王淑英。’李总理微笑地说:‘好、好,你是个半边天啊。’当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荣幸和自豪,最真切的感受是,总理的手很温暖,此时此刻我所代表的已经不是自己,而是全国的哥的姐啊。”
在一摞荣誉证书和刊载有王淑英爱心事迹的各类报刊面前,她抚摸着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十佳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辽宁省劳动模范”等一枚枚奖章,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述起25年来,开平安车,行爱心路,争做“爱心的姐”的往事……
 
“夫妻的士”并蒂莲
 
1990年春天,王淑英从大连皮革制品厂停薪留职后,向亲友借款买了一辆出租汽车。人都说当的哥不容易,可她说当的姐也不容易,尤其要当好一个“爱心的姐”就更不容易了。从把方向盘那天起,她就像的哥那样披星戴月,日晒雨淋,每天行驶在大街小巷。
由于开车总是一个坐姿,而且大多一天要跑十来个小时,因此很多的士司机都患上了职业病。至今,王淑英的腰间盘凸出症还经常发作,虽然有时疼痛难忍,但是为了对得起信任,她还是咬着牙关把客人送到目的地。
刚开车那阵子,她的女儿在长春路小学,天天挤公交车上学,饭盒被人挤瘪了,她就用擀面杖将它敲平让女儿继续用。一天,女儿晚上9点多钟才回家,一进门就扑到她的怀里大哭起来,说是电线被大风刮断,电车不通了,只好顶着北风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家。听后,她深感内疚,觉得当母亲的欠女儿太多了。可是,再一想到有那么多的乘客相信自己,来坐自己驾驶的出租车,自己能给乘客提供便捷的服务,她的心里头就好受了一点儿。
为了不再苦了孩子,给女儿提供一个较舒适的学习环境,王淑英决心从热爱家庭做起,每天早起晚睡,不管出车多么累,她都要给女儿做一份可口的早餐;不管女儿回来多晚,她都要与女儿一道入睡。虽然累瘦了,但是她觉得有一个温馨的家对女人来说尤其重要。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到大连市工商局机关就职,多年被评为“大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先进个人”。
1998年秋天,大连客车厂进行资产重组,王淑英的爱人老陈离开工作多年的岗位。当时看到丈夫失落的样子,她心里想,相夫教子是一个女人爱的本性,只有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家,才能给乘客一个真诚的爱。于是,王淑英就和老陈商量合开一辆出租车,她干白班,老陈干晚班。刚开始,老陈觉得一个大老爷们儿给妻子打替班没面子,怕熟人看到笑话。王淑英就风趣地鼓励他说:“老陈啊,虽然表面上我是车主,你给我打替班,可是户口本上写得你是户主,你才是咱家的‘大哥大’啊。”听后,老陈笑着答应了。为了维护他的面子,王淑英就让老陈天天穿西服、扎领带、戴白手套,精精神神地去开车。每天收车回来,她常常为老陈炒好几个菜,买来啤酒,并且帮助烧热洗澡水,让老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当的哥的光彩。王淑英更有了家的温馨,老陈也觉得给老娘们儿打替班体面,对待乘客更加热心了。
平时,王淑英夫妻俩虽然同住一间房,可是自从两口子都开上了出租车后,过得几乎是“牛郎织女”式的生活了。由于长年轮流出车早出晚归,夫妻俩见面时间很短,有时商量个事儿还得留纸条。这样生活苦是苦了一点,可是一想到能为那么多的乘客提供出行服务,他们从心里感到高兴。老陈还经常因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受到了表扬。那年,老陈被评为大连出租汽车“十佳替班驾驶员”,王淑英也当上了“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大连日报》刊文称他俩是 “‘夫妻的士’并蒂莲”。
 
“外语的姐”誉滨城
 
多年来,王淑英有一句豪言壮语:“在外地人面前我代表大连,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中国。”在开始践诺这个口号时,她却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尴尬。一天,王淑英在森茂大厦拉了一位日商。日商要去飞机场,但又不会汉语,只好张开双臂学着飞机起飞的样子表明欲去的地方,可她却把日商拉到了全聚德烤鸭店,日商下车一看拉错了地方就有点恼火了。最后,她又免费把日商送到了周水子国际机场,日商才露出了笑容。这件事情使王淑英懂得,大连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每天都有国际友人到来,作为的士司机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立足本职学技能,当好一名“外语的姐”。不久,她第一批报名参加了出租汽车行业组织的外语培训班。当时,王淑英已年逾半百,高中毕业,又没上过外语学校,这给学习外语带来了很大困难。可是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发奋学习,白天营运晚上听课,回家后又让女儿一字一句地教。不懂音标,她就用汉语标注,一句一句地死记硬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培训结业时,王淑英的英、日语会话考试取了最好成绩。
经过细心观察,王淑英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大连森茂大厦和开发区的日本人多,人民路附近韩国人多,瑞士酒店、青泥洼桥一带欧美人多,而在海边和各大景点是俄罗斯人多……于是,王淑英就特意开车到这些地方候客,敬等外语“老师”。一看到有外宾来了,她就毫不胆怯地迎上去,主动与他们会话,有时发音不准,就请外宾纠正。一次,王淑英拉了几个俄罗斯游客,上车后他们就热情地评说起来。听后,王淑英就懂了他们这是在用当地俚语赞美大连。接着,王淑英便主动和他们攀谈起来。听了她发音不太标准的俄语,俄罗斯游客善意地笑了,还用生硬的汉语向王淑英说了一声谢谢。
随着辛勤汗水的积累,王淑英的外语会话和手语水平都有了长进。2008年,大连市举行窗口单位女职工优质服务明星技能展示大赛(决赛),在普通话和外语对话、绝活展示和奥运答题、服务情景再现等多个环节的角逐中,54岁的王淑英,与诸多年轻人同台竞技,并分别用英语、日语、韩语、俄罗斯语和上海方言及哑语展示了服务用语,博得评委和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有个青年参赛选手竖起大拇指,对王淑英赞叹地说:“大姐,您太棒了!” 2010年4月30日,人民网专门刊文《“外语的姐”——王淑英》,赞扬了她刻苦学外语,热情服务外宾的事迹。 
 
“党员的姐”暖人心
 
2001年11月13日,王淑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天夜里,她兴奋的辗转难眠,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了,今后要像个党员的样子,要把爱心献给更多的人,自觉为党旗增光添彩。从此,王淑英把 “一路行车一路情,文明服务伴客行”作为了爱的始点,努力争当一名“党员的姐”。
一次,王淑英在火车站拉了一个叫李桂香的军嫂。当得知李大姐是第一次领着孩子来大连时,王淑英就特意慢慢开,让她们欣赏到美丽的街景。接着,王淑英又拉着她们到老虎滩、滨海路和星海广场等景区,尽情游览大连风光。在返回的路上,李大姐的女儿突发急性肠炎,疼得直叫,还吐了一车厢。王淑英果断开车送她到大连儿童医院,忙前跑后3个小时。等取药时,李大姐吱吱唔唔地说不要了,王淑英细一问才知道她兜里只剩下50元钱,如果再拿药就没有钱付车费了。听后,王淑英坚决地说:“大妹子啊,买药的钱不能省,给孩子治病要紧。你是军嫂,我今天免费为你们娘儿俩服务。”傍晚,王淑英又驾车给她娘儿俩送了大连港码头,临走时,李大姐抱着病已好转的女儿,感激地对王淑英说:“大姐啊,俺娘儿俩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你拉俺逛风景不收车费,还垫钱为孩子治病,回家后俺一定把这件事告诉孩子她爸,让他安心在部队服役。”说完,她又指着竖在王淑英车窗前的“共产党员号”红牌子说:“孩子,快叫一声‘党员阿姨’好。”顿时,王淑英心头一热,淌下了两行热泪,这一爱的称呼真让她高兴啊!
2004年3月,王淑英担任了行业党委西岗区个体联队党支部书记。当时,王淑英心里想,一个人献爱心只是一个光点,大家都来献爱心才能光芒一片。于是,她就把全区的党员的哥的姐组织起来,成立了“共产党员号”车队。从此,除了在营运中坚持文明服务外,她带头与大家一道参加公益活动,积极奉献爱心。每年正月初一,车队队员免费接送拜年的乘客;每年高考期间,义务接送考生;每年教师节,免费接送教师观光;每年重阳节,队员们都要拉孤寡老人逛滨城。
多年来,由于王淑英践诺了爱的奉献,许多乘客、各界人士和媒体送她了不少美称。在抗击非典期间,王淑英与大连第六医院一线护士实行“一对一”爱心连接,连续三天免费接送她们的子女参加高考,被她们称为了“党员妈妈”; 王淑英长年照料86岁的孤寡老人腾月风到临终,邻居们夸她是“孝敬的姐”;王淑英多次返还乘客遗忘在车上的贵种物品,还被称为“诚信的姐”;2008年,王淑英作为大连出租汽车驾驶员代表参加了奥运火炬传递,又被誉为“奥运的姐”……据初步统计,王淑英至今为各类特殊人群免费服务金额达10多万元,向地震、海啸灾区和各类困难人员捐赠款物价值近8万元。王淑英的爱心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和《辽宁日报》、《中国交通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刊载,由此,王淑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爱心的姐”。
2015年,王淑英告别了朝夕相处的“爱心的士”,光荣退休了。2016年,当新闻媒体在全市投票选举 “最美的哥的姐”时,她仍以最高票数当选“大连最美的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退休后的王淑英仍不忘初心,爱心永驻,关心行业建设,积极参加妇联和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不论到哪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她总是要坐一坐出租汽车,将亲身感受和经验记下来,回来提供给有关部门借鉴。大家都夸她是人退心还在,始终关爱着大连的士。
结束采访时,我问王淑英:“在这么多的赞美和荣誉面前,你最喜欢哪个美称?”她真诚地一笑说:“我最爱听的是大家称呼我‘爱心的姐’,尽管我做得还不够,可我觉得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现在我虽然不是的姐了,可是我要将爱心进行到底,爱是做人的本色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