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

“草根的哥”慈善心

发布时间:2012-12-20   朱旭耀是大连白云旅游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文明驾驶员”,他帮助失去双亲的聋哑儿童,让其感受了家的温暖;他从“非典”时期开始爱心送考,一送便是10多年;他从未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却让很多人记住了他。同伴们都称他是:“草根的哥”慈善心。20多年来,他所做的慈善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旭耀”生辉,受人称赞。

当初就为了多赚钱

    朱师傅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小木匠。后来,他到大连某服装厂做工,专门给童装上袖子,这个环节很重要,少了这道工序下面的环节就无法进行了。做了3年童装之后,朱师傅调到园林处当钳工。那时候一个月能有90元左右的收入,还学了不少本事,他挺满足的。“虽然工作挺舒心,我还是想多赚些钱,年轻力壮的,每天总有使不完的劲儿。”1992年,30岁出头的朱旭耀如愿成为一名的哥,早晨6时出车,凌晨12时收车,一天可以赚300多元钱。“20年前的路况好,出租车又少,我的月收入十分可观,还能给女朋友交学费。”乍一进入这个行业,当年的小朱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多挣钱,让家人有个好的生活条件。1999年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朱师傅的人生观。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千禧年前夕,北京街道聋哑儿童张倩的母亲意外去世了,留下小张倩和奶奶相依为命。媒体报道了这件事,朱旭耀便给小朋友捐了款,并留下传呼机号码。从这以后,小姑娘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会找到朱师傅帮忙,朱师傅就发动同伴们协助北京街道帮助聋哑儿童。从来以赚钱为人生重要目标的老朱,发觉帮助别人是可以快乐自己的,从此,在助为乐的路上,他再也没有停下来。“非典”期间,上街营运的出租汽车较少,眼看就要高考,朱师傅有点坐不住了。他把车厢消了毒,报名参加行业组织的送防疫站职工子女考试活动。“这么多年,我送考生都是‘一对一’的,特别是2003年,3天就保障一个考生,给考生送到考点,我就在门口等,考生考完出来,我再给他送回家。”朱师傅特别自豪地回忆说,有不少当年他“护送”的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都给他打电话报喜,有的毕业之后还和他保持联系。“我看着这些孩子能顺顺利利考试,心里舒坦极了,他们考上大学,我也替孩子们高兴。”看得出,朱师傅的话是发自肺腑的,想起十年来送过的考生,朱师傅的眼里多了闪闪的泪光。朱师傅愿意帮助别人,不仅仅爱心送考,他还和同伴们每年正月初一集中在人民广场,免费送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回家,这一举动也坚持了十几年。近年来,他们还把正月初一上午的营运收入,在初八的上午捐给大连希望办工程,为此,老朱还获得了由共青团希望工程办颁发的《捐赠荣誉证书》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当20多年的哥了,老朱和每一个的哥的姐一样,在狭小的车厢挥洒着青春和梦想。现在城市的道路常塞车,当白班的哥会不会特别烦躁?朱师傅深有感触说,把干活当成帮助别人,就不会烦了,在路上心态一定得好,多挣少挣钱都不要紧,主要是安全,让乘客舒心。朱师傅喜欢讲话,有的乘客上车后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他就主动和乘客搭话。有时候,他说上几段笑话,以换来乘客的笑脸。捡到手机还给失主、不拒载乘客、免费为残障人士服务、拦住后车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每年到儿童村慰问……一件件事情都微不足道,正如朱师傅所评价自己那样,我每天只是做那么一点点好事。但朱师傅用每日、每年的坚持告诉人们,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现在,朱师傅是“白云先锋号”爱心车队领头人,他要和车队的同伴一起,开开心心为大家服务,为自己也为大连增光添彩。
 
返回顶部